當我們看到“智慧城市”這個詞的時候,你腦海里浮現的場景是什么?是那些復雜的系統設計,還是高大上的中央控制室?其實,“智慧城市”建設并不只是你想象的那樣。它或許有另外的表現形式——一輛“智慧”的渣車。
2019年,重慶保稅港區利用智慧城市系統實施智能渣車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讓科技成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金鑰匙”。
智慧·見微知著改善管理方式
重慶保稅港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圍網面積8.37平方公里,圍網外綜合配套用地約27平方公里,區內建設項目眾多,有大量的運渣需求。
據了解,雖然港區相關管理部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對非法偷倒渣土行為進行打擊和管控,但由于范圍大、車輛多、地形復雜等各種原因,仍然難以徹底從源頭上杜絕此類現象。
面對如此大的管理難度,舊的渣車管理模式顯然不再適用。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新型渣車管理模式應運而生。
智能·對癥下藥提升城市品質
為解決渣車管理這個“老大難”問題,保稅港人從實地調研到專家研討,多方審議后決定采取技防+人防的綜合手段雙管齊下,確保萬無一失。
技防·精準定位管理
在技防方面,保稅港區通過在渣車上安裝傳感器,利用北斗導航(或GPS導航)進行定位并通過2G和4G網絡上傳至云平臺,實時掌握渣車的行進路徑。如傳感器裝置被違規拆除,設備內部電池可自動發送告警信息,提示拆除告警。當渣車駛入到渣土偷倒集中地段時,后臺系統會自動報警并進行證據記錄。
此外,保稅港區在重要路段安裝了智能能攝像頭,通過智能化技術識別車輛種類(主要為渣車)和車牌號。當渣車駛入到渣土偷倒集中地段時,后臺系統會自動報警并進行證據記錄。
人防·24小時待命機制
在人防方面,保稅港區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一是現場大隊設立監控室,實行24小時值班,全時對區內渣車進行現狀管控;二是建立一支快速處置隊伍,保持24小時備勤待命,按指令行動;三是建章立制,完善證據鏈,實行臺帳管理。
渣車證的管理十分必要。目前現場渣車的渣車證是由保稅港區發放,將把發放渣車證和安裝傳感器進行綁定,不安裝傳感器則不發放渣車證,同時建立負面清單,對于多次發現亂倒渣的車輛納入負面清單,收回渣車證。
智享·立竿見影優化港區環境
目前,保稅港區已經安裝了三批次渣車傳感器,共計145臺。在目前港區10個重要路段安裝了智能能攝像頭;在空港建立了監控室。技防+人防系統上線后,安裝了渣車傳感器的項目路段亂倒渣情況明顯減少。
目前,重慶保稅港區的“智慧港區”頂層設計已經完成,港區將加快打造物聯網管理平臺、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GIS(地理信息系統)+”平臺、視頻資源管理平臺等四大基礎平臺,推進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通關、智慧招商領域建設,為加速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升級一個更加強勁有力的功能平臺。
從一輛小小的渣車到整個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你能在這些細節中看見城市品質的提升。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往往是涓滴之水,匯成汪洋大海。
智慧城市建設,就在你我身邊,不是將來時,而是現在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