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召開的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對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持續懲治國有企業腐敗問題、加大政法系統腐敗懲治力度等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部署。貫徹落實全會部署要求,重點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持續推進、總體成效明顯,但也要深刻認識到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亟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永遠地吹沖鋒號。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首先要從政治上看。如果把腐敗比作毒瘤,那么重點領域腐敗就是位于要害部位、最嚴重最兇險的毒瘤,如不及時剜除,危害甚大。金融、國企、政法、糧食購銷,縱觀這些被中央“點名”的反腐重點領域,個個關乎國計民生、影響大局大勢,倘若任由腐敗問題滋生蔓延,勢必嚴重啃食人民群眾獲得感、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動搖黨的執政基礎。站位新發展階段,這些重點領域如果沒有風清氣正的良好生態,勢必嚴重阻礙新發展理念的貫徹、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推進高質量發展有可能因此遲滯。正所謂“有油水的地方最容易滑倒”,重點領域大多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資密集、資源集中,屬于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的高風險領域,如果不能一嚴到底,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就可能前功盡棄,來之不易的全面從嚴治黨卓著成效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動搖廣大干部群眾對反腐敗斗爭的信心。
我們要清醒看到,腐敗這個黨執政的最大風險仍然存在。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威脅黨和國家政治安全;傳統腐敗和新型腐敗交織,貪腐行為更加隱蔽復雜;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交織,“四風”成為腐敗滋長的溫床,這些問題在重點領域均有所體現,有的甚至更為突出。在金融領域,黨的十九大以來就有賴小民、趙景文、胡懷邦、孫德順等多名中管金融單位負責人和一批地方金融單位負責人落馬,涉案金額令人觸目驚心。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推進,為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強保障,但“靠企吃企”等問題依然未能根除且花樣翻新,廉潔風險依然存在。在政法系統,被查處的孫力軍、王立科等人違紀違法情節特別嚴重、性質特別惡劣,全國第一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及“回頭看”開展期間,有近2萬名干警主動投案,195名廳局級干部被處理處分。當下正廣泛深入開展整治的糧食購銷領域,一批“糧耗子”被揪出來,一批系統性塌方式腐敗被深挖出來。這既彰顯了黨中央反腐敗決心之堅、力度之大,也折射出重點領域腐敗問題積弊之深,必須以永遠在路上的定力和韌勁,態度不變、決心不減、尺度不松,一刻不停地向縱深推進。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一方面要在“懲”字上下功夫,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保持高壓態勢常在,發揮系統治理優勢,瞄準靶向、找準切口,集中力量、深挖到底,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一個領域一個領域地凈化,讓腐敗問題無處遁形,讓腐敗分子受到應有嚴懲。另一方面要做好“治”的文章,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同時,按照“三不”一體推進的方針方略,深入開展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動相關部門和行業從制度層面堵塞漏洞、補齊短板,促進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切斷利益輸送鏈條,防止治理過后制度建設原地踏步、突出問題卷土重來。要從領域治理向全域治理拓展,以重點領域正風肅紀反腐成效成果,舉一反三推進各個領域從嚴管黨治黨,把監督融入區域治理、部門治理、行業治理、基層治理、單位治理,防范重大風險隱患,鏟除腐敗滋生土壤,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完善。
紀檢監察機關在重點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中肩負重任,必須胸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更加自覺地從維護政治安全和大局穩定的戰略高度思考謀劃工作,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更加精準有效地推進重點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推動各領域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更大戰略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