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保稅港區是經國務院2008年11月12日正式批準設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全國第一家“水港+空港”一區雙核的內陸型保稅港區,是全國首批開展貿易多元化試點的兩個(蘇州和重慶)海關特殊監管區之一,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的重要承接地,是重慶自貿區的核心區域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是重慶兩江新區的重要功能板塊。[詳細內容]
引進旭碩、緯創、仁寶、翊寶等重點加工制造企業,加工生產筆記本電腦、臺式機、一體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產品,加工包括華碩、宏碁、蘋果、索尼、惠普、戴爾等智能終端品牌,年產能達5000萬臺(件),已形成千億級產業規模。率先實現智能終端企業從租用廠房到自建(自持)廠房,智能終端企業回購和自建廠房面積約占總載體資源總面積的70%,實現加工制造企業扎根重慶,“恒業恒產”。
圍繞“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推動企業由傳統制造業向研發設計、維修業務、銷售結算等高附加值產業發展,通過向上游和下游產業鏈的擴展,延長產業鏈,增加價值鏈,實現了向微笑曲線兩端的延伸,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在原有產業布局基礎上,完成圍網外P地塊約7平方公里的工業產業布局,重點打造核心零部件配套產業集群。
引進阿里巴巴菜鳥、唯品會、考拉海購等全國前三強跨境電商企業,在跨境電商龍頭企業的引領下,累計吸引了32家平臺企業、170余家運營企業,帶動形成了中小跨境電商企業集群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利用與江北國際機場無縫銜接的優勢,大力發展保稅+飛機租賃、航材進口、航空維修等臨空經濟。引進世界500強新加坡托克集團、傳音控股、自貿云、北大荒等區域總部,保稅+總部經濟不斷壯大。設立“一帶一路”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全國首家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內開展進口商品展示交易業務,引進20多個國家館,匯集來自意大利、新加坡、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萬種進口商品, 以“一帶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為核心打造的重慶保稅體驗旅游景區于2019年2月被正式批準成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并授牌。引入京東全球首個 “無界零售”自營大型互動超級體驗店,以沉浸式互動體驗帶動電器消費升級,成為重慶尖端電子科技體驗的打卡圣地和新地標。目前正在保稅體驗旅游景區的基礎上規劃布局建設“一帶一路”商務中心、特色商業步行街等重大項目,積極打造內陸地區特色保稅商圈。
組建全市首批跨境電商倉儲運營專業公司,高效對接供應商至消費者各個環節,提供國際物流、保稅倉儲、訂單操作、賬冊管理、通關報檢、短駁運輸等服務,保障商品及時入區出關,擁有可支配倉庫10萬平方米。強化地服系統保障,每10個由重慶標記發貨的跨境電商包裹中,就有4-5個經由保稅港區倉儲體系發出,實現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全覆蓋,地服系統關鍵指標達到行業一流水平。
空港國際商貿物流園北連渝新歐鐵路,南鄰江北國際機場,東連果園港,重慶高速骨架網絡貫穿整個空港區域,已逐步形成“物流集聚+多式聯運”同步發展、區內區外聯動的網絡格局,是西部最快的“水鐵公空”多式聯運中心之一。目前,已完成3平方公里物流產業布局,已建成投用倉儲面積88.66萬平方米,在建和待建項目物流倉儲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累計引進澳大利亞嘉民、美國安博、新加坡豐樹和普洛斯、丹麥格蘭富、德國勞士領、日本日梱、阿里巴巴菜鳥網絡等17個綜合物流倉儲項目和71家商貿物流企業,年產值近100億元。
成功獲批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進口水果指定口岸、進口糧食指定口岸、冰鮮水產品進口指定口岸、食用水生物進口指定口岸和金伯利進程國際證書指定實施口岸,目前正在積極申報生物制藥等指定口岸,重慶保稅港區已成為西部地區獲批或運營指定口岸最多的區域。
按照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城市建設理念,不斷優化城市空間結構體系,形成“以產興城、以城養產”的產城融合發展格局。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道路100余公里、橋梁35座,建成常春藤國際學校,正在建設一批公立醫院、公立學校等,建立“三位一體”協同管理機制和“四中心一平臺”網格化管理模式,提供快速便捷、運轉高效的公共服務。在空港引入了亞洲第一、全球第四的中國摩(重慶)大型文旅項目;完成智慧港區建設的頂層設計,正在推進物聯網管理平臺、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GIS+”平臺、視頻資源管理平臺等四大基礎平臺和智慧港區指揮中心建設,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通關、智慧招商領域建設快速推進,將打造“國際一流、綠色生態、現代智慧、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國際化都市區。
在水港引入京東電器全球首家超級體驗店,建成全國唯一 “一帶一路”國家商貿文化的4A級旅游景區,正在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保稅港文化旅游之窗、“一帶一路”商務中心等項目,將打造內陸地區特色保稅商圈、特色旅游目的地、國際文化旅游交流中心。